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时间:2024-06-24 20:58:3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0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改产业[2004]746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经委),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银监会各监管局,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解决当前部分行业低水平盲目扩张和信贷增长过快,产业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现就进一步加强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前,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停止对产业政策明确淘汰产品的信贷支持,控制对采用落后工艺、技术装备项目的贷款,特别是控制信贷资金流入低水平盲目扩张行业,不仅是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和协调发展的需要。对此,各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要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和宏观调控要求适时、适度进行调整,逐步完善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间良好、能动的协调配合机制。今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定期发布和适时调整相关产业政策,指导社会投资方向;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将配套提出加强和改进银行信贷管理、优化信贷结构的政策措施,为商业银行适时调整信贷投向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商业银行也要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改进信贷投向管理技术和手段。
  二、调查分类,区别处理。根据当前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列入禁止类目录的原则是: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环境污染严重;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投资的项目。列入限制类目录的原则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新上项目对产业结构没有改善;工艺技术落后,已有先进、成熟工艺技术替代;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及法律、法规规定的限制投资的项目。
  各级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经委)及相关金融机构对《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所涉及的企业要立即组织调查,分类排队,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具体是:
  (一)对属于禁止类目录的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对已建成的项目要坚决限期淘汰、依法关闭;各金融机构要立即停止各种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对已实施的项目授信要采取妥善措施予以收回。
  (二)对于限制类目录所涉及的建设项目,各级投资主管部门要立即停止审批,拟建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在建项目暂停建设,由各级投资主管部门牵头进行清理整顿,区别对待,分类处理;在清理整顿期间,各金融机构要停止给予新的各种形式授信支持。
  三、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各个环节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各级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经委)要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管理规定,及时向有关商业银行通报对《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涉及项目的清理情况,协助有关金融机构做好调整信贷投向、化解信贷风险、保全信贷资产的相关工作。
  (二)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要认真贯彻总行制定的信贷政策,适时发布信贷政策指引,协调、督促、指导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控制体系,不断优化信贷投向。
  (三)银监会各监管局要及时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各城市商业银行等有关金融机构,采取措施加强对当地商业银行信贷投向的监督检查,促使商业银行贯彻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着力调整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
  (四)各商业银行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关注行业发展,贯彻国家产业政策。针对各自经营情况,按照《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尽快调整信贷投向,认真组织对该目录涉及项目贷款的清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全信贷资产。要建立市场信息预测体系,准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和产业变化趋势,实现贷款科学决策,合理配置信贷资金,规避信贷风险。对风险较大的行业,可根据风险大小,区别不同企业和项目,采取在规定范围内上浮贷款利率和上收贷款审批权限等方式,加强风险控制。
  (五)建立定期协调和信息通报制度。各银行每季度要将贷款行业结构和质量情况及时报送人民银行(报表格式见附件二)。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四、对违反本通知要求或政策执行不力,违规审批项目和提供授信支持,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责任。
  五、2004年6月底以前,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计委)、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银监会各监管局要将贯彻落实本通知的情况分别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下半年将视情况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地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六、本通知原则适用于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

  附件:一、《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
     二、《贷款行业结构季度报表》(略)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人民银行  
                        银 监 会
                       二○○四年四月三十日


附件一:

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

  一、钢铁行业
  (一)禁止类
  1. 土法炼焦(含改良焦炉)
  2. 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炉(捣固焦炉除外) (2007年)
  3. 土烧结矿
  4. 热烧结矿
  5. 1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
  6. 3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 (2005年)
  7. 100立方米以上、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不含铁合金高炉) (2005年)
  8. 200立方米以上、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 (2007年)
  9. 15吨及以下转炉(不含铁合金转炉)
  10. 10吨及以下电炉(不含机械制造用)
  11. 化铁炼钢
  12. 15吨以上、20吨以下转炉 (2005年)
  13. 10吨以上、20吨以下电炉(不含特殊钢和机械制造用) (2005年)
  14. 复二重线材轧机
  15. 横列式线材轧机
  16. 横列式小型轧机
  17. 叠轧薄板轧机
  18. 开坯用轧机(不含特殊钢生产用)
  19. 折叠式热轧窄带轧机
  20. 三辊劳特式中厚板轧机
  21. 直径76毫米以下自动热轧管机组(不含生产特殊专用品种机组)
  22. 三辊式型线材轧机(不含特殊钢生产) (2005年)
  23. 环保不达标的冶金炉窑 (2005年)
  24. 手工操作的土沥青焦油浸渍装置、矿石原料与固体原料混烧、自然通风、手工操作的土竖窑,以煤为燃料、烟尘净化不能达标的倒焰窑 (2005年)
  25. 3200千伏安及以下矿热电炉、3000千伏安以下半封闭直流还原电炉、3000千伏安以下精炼电炉(钨铁、钒铁精炼电炉除外)
  26. 5000千伏安以下的铁合金矿热电炉 (2005年)
  27. 蒸汽加热混捏、倒焰式焙烧炉、交流石墨化炉、3340千伏安以下石墨化炉及其并联机组、最大输出电流50000安以下的石墨化炉 (2005年)
  28. 工频炉和中频炉等生产的地条钢,工频炉和中频炉生产的钢锭或连铸坯,及以其为原料生产的钢材产品
  29. 热轧硅钢片
  30. 25A空腹钢窗料
  31. Ⅰ级螺纹钢筋产品(2005年)
  (二)限制类
  1. 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上、同时未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煤、推焦除尘装置的焦炉
  2. 18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
  3. 有效容积100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或1000立方米及以上、未同步配套煤粉喷吹装置、除尘装置、余压发电装置,能源消耗、新水耗量等不达标的高炉
  4. 公称容量100吨以下炼钢转炉或公称容量100吨及以上、未同步配套煤气回收、除尘装置,能源消耗、新水耗量等不达标的转炉
  5. 公称容量60吨以下电炉或公称容量60吨及以上、未同步配套烟尘回收装置,能源消耗、新水耗量等不达标的电炉
  6. 600毫米以下热轧窄带钢(不含特殊钢)
  7. 年产25万吨及以下热镀锌板卷
  8. 年产10万吨及以下彩色涂层板卷
  9. 新建铁合金项目
  10. 含铬质耐火材料生产
  11. 新建、扩建炭素制品生产
  12. 一段式固定煤气发生炉(不含粉煤气气化炉)
  二、有色金属行业
  (一)禁止类
  1. 未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无采矿许可证的钨、锡、锑、离子型稀土以及其他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矿山采选项目
  2. 未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钨、锡、锑、离子型稀土冶炼项目及钨加工(含硬质合金)项目
  3. 破坏资源和环境以及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采矿和选矿工艺
  4. 采用马弗炉、马槽炉、横罐、小竖罐等进行焙烧、简易冷凝设施进行收尘等落后方式炼锌或生产氧化锌制品
  5. 采用铁锅和土灶、蒸馏罐、坩埚炉及简易冷凝收尘设施等落后方式炼汞
  6. 采用土坑炉或坩埚炉焙烧、简易冷凝设施收尘等落后方式炼制氧化砷或金属砷制品
  7. 铝自焙电解槽 (2004年)
  8. 炉床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密闭鼓风炉炼铜工艺及设备
  9. 炉床面积1.5平方米以上、2.5平方米及以下密闭鼓风炉炼铜工艺及设备 (2006年)
  10. 烟气制酸干法净化和热浓酸洗涤技术
  11. “二人转”式有色金属轧机 (2006年)
  12. 采用地坑炉、坩埚炉、赫氏炉等落后方式炼锑
  13. 采用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等落后方式炼铅工艺及设备
  14. 利用坩埚炉熔炼再生铝合金、再生铅的工艺 (2005年)
  15. 铜线杆(黑杆)
  (二)限制类
  1. 钨、钼、锡、锑及稀土矿开采、冶炼项目以及氧化锑、铅锡焊料生产项目
  2. 单系列5万吨/年规模及以下粗铜冶炼项目
  3. 电解铝项目(淘汰自焙槽生产能力置换项目及环保改造项目除外)
  4. 单系列5万吨/年规模及以下铅冶炼项目
  5. 单系列10万吨/年规模以下锌冶炼项目
  6. 镁冶炼项目
  7. 4吨以下的再生铝反射炉
  8. 再生有色金属生产中采用直接燃煤的反射炉
  9. 铝用湿法氟化盐项目
  10. 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下的独立铝用炭素项目
  11. 离子型稀土矿原矿池浸工艺
  三、建材行业
  (一)禁止类
  1. 六机以下垂直引上平板玻璃生产线
  2. 平板玻璃普通平拉工艺生产线及日熔化量100吨以下的“格法”平拉生产线
  3. 窑径2.2米及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
  4. 无复膜塑编水泥包装袋生产线
  5. 年产70万平方米以下的建筑陶瓷砖、年产20万件以下卫生陶瓷生产线
  6. 年产400万平方米及以下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
  7. 窑径2.5米及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生产特种水泥除外)
  8. 直径1.83米以下水泥粉磨设备
  9. 水泥土(蛋)窑、普通立窑
  10. 建筑卫生陶瓷土窑、倒焰窑、多孔窑、煤烧明焰隧道窑
  11. 卫生陶瓷隔焰隧道窑、匣钵装卫生陶瓷隧道窑
  12. 建筑陶瓷砖成型用的摩擦压砖机
  13. 石灰土立窑
  14. 陶土坩埚玻璃纤维拉丝生产工艺与装备
  15. 砖瓦18门以下轮窑以及立窑、无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
  16. 400型及以下普通挤砖机
  17. 简易移动式砼砌块成型机、附着式振动成型台 (2005年)
  18. 单班年生产能力小于1万立方米的混凝土砌块固定式成型机、单班年生产能力小于10万平方米的混凝土铺地砖固定式成型机
  19. 人工浇筑、非机械成型的石膏(空心)砌块生产工艺
  20. 年产100万卷以下沥青纸胎油毡生产线
  21. 真空加压法和气炼一步法石英玻璃生产工艺和装备
  22. 6×600吨六面顶小型压机生产人造金刚石
  23. 使用非耐碱玻纤或非低碱水泥生产的玻纤增强水泥(GRC)空心条板
  24. 陶土坩埚拉丝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制品
  25. 25A空腹钢窗
  26. S-2型混凝土轨枕
  27. 一次用水量9升以上的便器
  28. 角闪石石棉(即蓝石棉)
  29. 普通双层玻璃塑料门窗及单腔结构型的塑料门窗
  30. 二次加热复合成型工艺生产的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棉涤玻纤网格(高碱)复合胎、聚氯乙烯防水卷材(S型)
  31. 墙体或吊顶工程用菱镁类复合板
  32. 手工切割、非蒸压养护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33. 不符合环保、安全生产要求的非机械化非金属矿开采
  (二)限制类
  1. 非浮法及日熔化量500吨以下普通浮法平板玻璃生产线
  2. 年产100万平方米及以下的建筑陶瓷砖生产线
  3. 年产50万件及以下的隧道窑卫生陶瓷生产线
  4. 新建和扩建水泥机立窑、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湿法窑;新建日产1500吨及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5. 年产2000万平方米以下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
  6. 沥青纸胎油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在500万平方米以下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年产100万卷以下沥青复合胎防水卷材生产线;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生产线
  7. 中碱玻璃球生产线、铂金坩埚球法拉丝玻璃纤维生产线
  8. 年产量小于15万平方米的石膏(空心)砌块生产线、单班年产量小于5万立方米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及单班年产量小于15万平方米混凝土铺地砖固定式生产线、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年产量小于5万立方米人造轻集料(陶料)生产线
  9. 年产量小于10万立方米的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10. 年产量小于3000万标砖的煤矸石、页岩烧结实心砖生产线
  11. 年产量小于5000吨岩(矿)棉生产线
  四、石油和化工行业
  (一)禁止类
  1. 没有取得国家矿权登记许可的油气田,不符合国家油气资源整体开发规划的油气田
  2. 产品质量低劣、安全环保达不到国家标准的成品油生产装置
  3. 100万吨/年及以下生产汽煤柴油的小炼油厂 (2005年)
  4. 年生产能力小于4万吨的硫铁矿制酸 (2005年)
  5. 年生产能力50万条及以下的斜交轮胎,或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
  6. 年生产能力1万吨及以下的干法造粒炭黑生产装置
  7. 土法炼油
  8. 汞法烧碱
  9. 年产1万吨以下及开放式电石炉
  10. 排放不达标的电石炉 (2005年)
  11. 铁粉还原法工艺
  12. 年产1000吨以下黄磷生产线
  13. 生产氰化钠的氨钠法及氰熔体工艺
  14. 高中温钠法百草枯农药工艺
  15. 农药产品手工包(灌)装设备
  16. 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 (2004年)
  17. KDON-6000/6600型蓄冷器流程空分设备
  18. 多氯联苯(农药)
  19. 除草醚(农药)
  20. 杀虫眯(农药)
  21. 氯丹(农药)
  22. 七氯(农药)
  23. 毒鼠强(农药)
  24. 氟乙酰胺(农药)
  25. 氟乙酸钠(农药)
  26. 二溴氯丙烷(农药)
  27. 治螟磷(苏化203)(农药)
  28. 磷胺 (农药)
  29. 甘氟、毒鼠硅
  30. 107涂料
  31. 改性淀粉涂料
  32. 改性纤维涂料
  33. 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过200克/ 升或游离甲醛含量超过0.1克/公斤的用于室内装修装饰用涂料(含建筑物、木器家具用)
  34. 可溶性金属铅含量超过90毫克/公斤、或镉含量超过75毫克/公斤、或铬含量超过60毫克/公斤、或汞含量超过60毫克/公斤的室内装修装饰用涂料(含建筑物、木器家具用)
  35. 游离异氰酸酯含量超过0.7%的室内装修装饰用木器家具涂料
  36. 聚乙烯醇水玻璃内墙涂料(106内墙涂料)
  37. 多彩内墙涂料(树酯以硝化纤维素为主,溶剂以二甲苯为主的O/W型涂料)
  38. 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乳液外墙涂料
  39. 焦油型聚氨酯防水涂料
  40. 水性聚氯乙烯焦油防水涂料
  41. 聚乙烯醇及其缩醛类内外墙涂料
  42. 聚醋酸乙烯乳液类(含EVA乳液)外墙涂料
  43. 聚氯乙烯建筑防水接缝材料(焦油型)
  44. 联苯胺和联苯胺型偶氮染料
  45. 软边结构自行车胎
  (二)限制类
  1. 新建DMT法聚酯装置
  2. 新建7万吨/年以下聚丙烯装置(连续法及间歇法)
  3. 新建10万吨/年以下丙烯腈装置
  4. 新建10万吨/年以下ABS树脂装置(本体连续法除外)
  5. 新建60万吨/年以下乙烯装置
  6. 新建800万吨/年、扩建5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炼油装置
  7. 新建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装置、新建4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装置、新建8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装置、新建80万吨/年以下延迟焦化装置
  8. 新建20万吨/年以下聚乙烯装置
  9. 新建20万吨/年以下氧氯化法聚氯乙烯装置、电石法聚氯乙烯8万吨以下装置
  10. 新建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装置(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
  11. 新建10万吨/年以下聚苯乙烯装置
  12. 新建22.5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单套)
  13. 新建10万吨/年以下聚酯装置
  14. 新建年产60万吨以下氨碱装置
  15. 新建20万吨以下联碱装置
  16. 新建2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装置、10万吨/年硫铁矿制酸装置
  17. 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装置
  18. 新建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
  19. 高毒农药(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甲拌磷、甲基硫环磷、乙基硫环磷、特丁磷、杀扑磷、溴甲烷、灭多威、涕灭威、克百威、磷化锌、敌鼠钠、敌鼠酮、杀鼠灵、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
  20. 电石生产装置
  21. 四氯化碳项目
  22. 力车胎项目(手推车胎)
  23. 新建20万吨/年以下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
  24. 新建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装置
  25. 新建20万吨/年以下乙烯法醋酸装置、15万吨/年以下甲醇羰基法醋酸装置
  26. 汽车斜交轮胎项目
  27. 新建生产能力5000吨/年以下电解二氧化锰生产线
  28. 新建10万吨/年以下烧碱装置
  29. 新建2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装置
  30. 新建单套1万吨/年以下无水氟化氢(HF)生产装置(配套自用和电子高纯氟化氢的除外)
  31. 新建单套反应釜6000吨/年以下、后处理3万吨/年以下的F22生产装置(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除外)
  32. 新建2万吨/年以下的(甲基)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
  33. 新建1000吨/年以下铅铬黄生产线
  34. 新建5000吨/年氧化铁红颜料装置
  五、机械行业
  (一)禁止类
  1. 热处理铅浴炉
  2. TQ60、TQ80塔式起重机
  3. QT16、QT20、QT25井架简易塔式起重机
  4. KJ1600/1220单筒提升绞机
  5. 3000千伏安以下刚玉冶炼炉
  6. 3000千伏安以下碳化硅冶炼炉
  7. 强制驱动式简易电梯
  8. T100、T100A推土机
  9. ZP-II、ZP-III干式喷浆机
  10. WP-3挖掘机
  11. 0.35立方米以下的气动抓岩机
  12. 矿用钢丝绳冲击式钻机
  13. OY-40石油钻机
  14. 直径1.98米水煤气发生炉
  15. 1200叠板轧机(二辊周期式四机架)
  16. 横列式线材轧机
  17. CER膜盒系列
  18. 热电偶(分度号LL-2、LB-3、EU-2、EA-2、CK)
  19. 热电阻(分度号BA、BA2、G)
  20. DDZ-I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
  21. GGP-01A型皮带秤
  22. BLR-31型称重传感器
  23. WFT-081辐射感温器
  24. WDH-1E、WDH-2E光电温度计
  25. BC系列单波纹管差压计
  26. LCH-511、YCH-211、LCH-311、YCH-311、LCH-211、YCH-511型环称式差压计
  27. EWC-01A型长图电子电位差计
  28. PY5型数字温度计
  29. XQWA型条形自动平衡指示仪
  30. ZL3型X-Y记录仪
  31. DBU-521,DBU-521C型液位变送器
  32. JO2、JO3系列小型异步电动机
  33. JDO2、JDO3系列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
  34. DZ10系列塑壳断路器
  35. DW10系列框架断路器
  36. CJ8系列交流接触器
  37. QC10、QC12、QC8系列起动器
  38. JRO、JR9、JR14、JR15、JR16-A、B、C、D系列热继电器
  39. 电动机驱动旋转直流弧焊机全系列
  40. GGW系列中频无心感应熔炼炉
  41. B型、BA型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系列
  42. F型单级单吸耐腐蚀泵系列
  43. GC型低压锅炉给水泵
  44. JD型长轴深井泵
  45. KDON-3200/3200型蓄冷器全低压流程空分设备
  46. KDON-1500/1500型蓄冷器(管式)全低压流程空分设备
  47. KDON-1500/1500型管板式全低压流程空分设备
  48. 3W-0.9/7(环状阀)空气压缩机
  49. C620、CA630普通车床
  50. X920键槽铣床
  51. B665、B665A、B665-1牛头刨床
  52. D6165电火花成型机床
  53. D6185电火花成型机床
  54. D5540电脉冲机床
  55. J53-400双盘摩擦压力机
  56. J53-630双盘摩擦压力机
  57. J53-1000双盘摩擦压力机
  58. Q11-1.6×1600剪板机
  59. Q51汽车起重机
  60. TD62型固定带式输送机
  61. 3吨直流架线式井下矿用电机车
  62. A571单梁起重机
  63. 4146柴油机
  64. 快速断路器:DS3-10、DS3-30、DS3-50(1000、3000、5000A)、DS10-10、DS10-20、DS10-30(1000、2000、3000A)
  65. BX1-135、BX2-500 交流弧焊机
  66. AX1-500、AP-1000 直流弧焊电动发电机
  67. SX系列箱式电阻炉
  68. 单相电度表:DD1、DD5、DD5-2、DD5-6、DD9、DD10、DD12、DD14、DD15、DD17、DD20、DD28
  69. SL7-30/10~SL7-1600/10、S7-30/10~S7-1600/10配电变压器
  70. 刀开关:HD6、HD3-100、HD3-200、HD3-400、HD3-600、HD3-1000、HD3-1500
  71. 锅炉给水泵:DG270-140、DG500-140、DG375-185
  72. 热动力式疏水阀:S15H-16、S19-16、S19-16C、S49H-16、S49-16C、S19H-40、S49H-40、S19H-64、S49H-64
  73. 0.4-0.7吨/时立式水管固定炉排锅炉 (双层固定炉排锅炉除外)
  74. 动力用往复式空气压缩机:1-10/8、1-10/7型
  75. 高压离心通风机:8-18系列、9-27系列
  76. X52、X62W 320×150 升降台铣床
  77. J31-250 机械压力机
  78. TD60、TD72型固定带式输送机
  79. ZD647、ZD721型自动缫丝机
  80. D101A型自动缫丝机
  81. ZD681型立缫机
  82. DJ561型绢精纺机
  83. 化油器类轿车及5座客车(指生产与销售)
  84. 以未安装燃油量限制器(简称限油器)的单缸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农用运输车(指生产与销售)
  85. E135二冲程中速柴油机(包括2、4、6缸三种机型)
  86. TY1100型单缸立式水冷直喷式柴油机
  87. 165单缸卧式蒸发水冷、预燃室柴油机
  (二)限制类
  1. 新建凿岩机制造项目
  2. 新建2臂以下凿岩台车制造项目
  3. 新建装岩机(立爪装岩机除外)制造项目
  4. 新建3立方米及以下小矿车制造项目
  5. 新建直径2.5米及以下绞车制造项目
  6. 新建直径3.5米及以下矿井提升机制造项目
  7. 新建矿岩破碎机制造项目
  8. 新建矿石磨碎机制造项目
  9. 新建 40平方米及以下筛分机制造项目
  10. 新建直径700毫米及以下旋流器制造项目
  11. 新建选矿、选煤设备制造项目
  12. 新建800千瓦及以下采煤机制造项目
  13. 新建斗容3.5立方米及以下矿用挖掘机制造项目
  14. 新建矿用搅拌、浓缩、过滤设备(真空、加压式)制造项目
  15. 新建农用运输车项目
  16. 新建单缸柴油机制造项目(先进的第二代单缸机除外)
  17. 新建50马力及以下拖拉机制造项目
  18. 12.5万千瓦及以下常规燃煤火力发电设备制造项目(综合利用机组除外)
  19. 新建电线、电缆制造项目(特种电缆及500千伏及以上超高压电缆除外)
  20. 新建工业锅炉制造项目
  21. 新建普通机床制造项目(数控机床除外)
  22. 新建电加工机床(含电火花和线切割机床等)制造项目(数控机床除外)
  23. 新建6300千牛及以下普通机械压力机制造项目(数控压力机除外)
  24. 新建锻锤制造项目
  25. 新建普通板材加工设备制造项目
  26. 新建普通刃具制造项目
  27. 新建棕刚玉、绿碳化硅、黑碳化硅等烧结块及磨料制造项目
  28. 新建直径400毫米及以下各种结合剂砂轮制造项目
  29. 新建直径400毫米及以下人造金刚石切割锯片制造项目
  30. 新建普通微小型球轴承制造项目
  31. 新建电梯制造项目
  32. 新建轮式装载机制造项目
  33. 新建叉车制造项目
  34. 新建40吨及以下液压挖掘机制造项目
  35. 新建10~35千伏树脂绝缘干式变压器制造项目
  36. 新建高、中、低压开关柜制造项目
  37. 新建普通电焊条制造项目
  38. 新建民用普通电度表制造项目
  39. 新建8.8级以下普通低档标准紧固件制造项目
  40. 新建100立方米及以下活塞式动力压缩机制造项目
  41. 新建通用标准干货、冷藏集装箱项目
  42. 新建起重机械制造项目
  43. 新建气瓶制造项目
  44. 新建20立方米以下螺杆压缩机制造项目
  45. 新建56英寸及以下单级中开泵制造项目
  46. 新建通用类水系统中低压碳钢阀门制造项目
  六、轻工行业
  (一) 禁止类
  1. 年生产能力5万吨及以下的真空制盐、湖盐和北方海盐的生产装置
  2. 利用矿盐卤水、油气田水且采用平锅、滩晒制盐的生产装置
  3. 年生产能力1万吨及以下的南方海盐生产装置
  4. 年加工皮革3万张(折牛皮标张)以下的制革厂
  5. 生产能力300吨/年以下的油墨厂(利用高新技术、无污染的除外)
  6. 每分钟生产能力小于100瓶的碳酸饮料生产线
  7. 年生产能力小于1.7万吨的化学制浆生产线 (2004年)
  8. 以氯氟烃(CFCs)为发泡剂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产品、聚乙烯、聚苯乙烯挤出泡沫塑料生产工艺 (2006年)
  9. 以氯氟烃(CFCs)为发泡剂或制冷剂的冰箱、冰柜、汽车空调器、工业商业用冷藏、制冷设备生产线 (2006年)
  10. 自行车盐浴焊接炉
  11. 火柴排梗、卸梗生产工艺
  12. 印铁制罐行业中的锡焊工艺
  13. 火柴理梗机、排梗机、卸梗机
  14. 冲击式制钉机
  15. 打击式金属丝网织机
  16. 汞电池
  17.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18. 直排式燃气热水器
  19. 含重铬酸钾火柴
  20. 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
  21. 用于凹版印刷的苯胺油墨
  (二) 限制类
  1. 生产不符合国家《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的冷藏箱、冷冻箱、冷藏冷冻箱(电冰箱、冷柜)新建项目
  2. 生产不符合国家《电动洗衣机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的洗衣机新建项目
  3. 生产不符合国家《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的空调器新建项目
  4. 聚氯乙烯普通人造革生产线
  5. 超薄型(厚度低于0.015毫米)塑料袋生产线
  6. 年加工皮革10万张(折牛皮标张)以下的制革项目
  7. 生产速度低于1500只/时的单螺旋灯丝白炽灯生产线
  8. 新建自行车生产线
  9. 新建工业平缝机系列生产线
  10. 新建工业包缝机系列生产线
  11. 电子计价秤项目(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3000,称量≤15千克)
  12. 电子汽车衡项目(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3000,称量≤300吨)
  13. 电子轨道衡项目(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1000,称量小于150吨)
  14. 电子皮带秤项目(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5/1000)
  15. 电子吊秤项目(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1000,称量小于50吨)
  16. 弹簧度盘秤项目(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400,称量小于8千克)
  17. 二片铝质易拉罐项目
  18. 新建保温瓶玻璃瓶胆生产线
  19. 新建年产量2万吨以下的玻璃瓶罐生产线
  20. 合成脂肪醇项目(含羰基合成醇、齐格勒醇、不含油脂加氢醇)
  21. 三聚磷酸钠生产线(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22. 糊式锌锰电池项目
  23. 镉镍电池项目
  24. 开口式普通铅酸蓄电池项目
  25. 新建牙膏生产线
  26. 新建制糖生产线
  27. 新建盐场(厂、矿)的项目
  28. 新建白酒生产线
  29. 新建酒精生产线
  30. 按传统工艺、技术新建味精生产线
  31. 糖精等合成甜味剂生产线
  七、纺织行业
  (一)禁止类
  1. 建国前生产的细纱机
  2. 所有“1”字头的细纱机
  3. 1979年及以前生产的A512、A513系列细纱机
  4. B581、B582型精纺细纱机
  5. BC581、BC582型粗纺细纱机
  6. B591绒线细纱机
  7. 使用期限超过20年的各类国产毛纺细纱机
  8. B601、B601A型毛捻线机
  9. H112、H112A型毛分条整经机 (纺机厂停止生产)
  10. B751型绒线成球机(纺机厂停止生产)
  11. 1332系列络筒机(纺机厂停止生产)
  12. 1332SD络筒机
  13. 辊长1000毫米以下的皮辊轧花机(长绒棉种子加工除外)
  14. 锯片在80以下的锯齿轧花机
  15. 压力吨位在200吨以下的皮棉打包机(不含160吨短绒棉花打包机)
  16. BC272、BC272B型分条梳毛机
  17. B701A型绒线摇绞机
  18. B311C、B311C(CZ)、B311C(DJ)型精梳机
  19. 1511M-105织机
  20. K251、K251A型丝织机
  21. Z114型小提花机
  22. GE186型提花毛圈机
  23. Z261型人造毛皮机
  24. LMH551型平网印花机
  25. LMH571型圆网印花机
  26. LMH303、303B、304、304B-160型热熔染色机
  27. LMH731-160型热风布铗拉幅机
  28. LMH722M-180、LMH722D-180型短环烘燥定型机
  (二)限制类
  1. 74型染整生产线项目
  八、医药行业
  (一) 禁止类
  1. 手工胶囊填充
  2. 软木塞烫腊包装药品工艺
  3. 塔式重蒸馏水器
  4. 无净化设施的热风干燥箱
  5. 安瓿拉丝灌封机
  6. 铅锡软膏管
  7. 粉针剂包装用安瓿
  8. 药用天然胶塞
  9. 直颈安瓿项目
  (二)限制类
  1. 维生素C原料项目
  2. 青霉素原料药项目
  3. 劳动保护、三废治理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项目
  4. 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项目
  5. 药用丁基橡胶塞项目
  6. 无新药、新技术应用的各种剂型扩大加工能力的项目(填充液体的硬胶囊除外)
  7. 原料为濒危、紧缺动植物药材,且尚未规模化种植或养殖的产品生产能力扩大项目
  九、印刷行业
  (一)禁止类
  1. 全部铅排工艺
  2. 全部铅印工艺
  3. ZD201、ZD301型系列 单字铸字机
  4. TH1型 自动铸条机
  5. ZT102型系列 铸条机
  6. ZDK101型 字模雕刻机
  7. KMD101型 字模刻刀磨床
  8. AZP502型 半自动汉文手选铸排机
  9. ZSY101型 半自动汉文铸排机
  10. TZP101型 外文条字铸排机
  11. ZZP101型 汉文自动铸排机
  12. QY401、2QY404型系列 电动铅印打样机
  13. QYSH401、2QY401、DY401型 手动式铅印打样机
  14. YX01、YX02、YX03型系列 压纸型机
  15. HX01、HX02、HX03、HX04型系列 烘纸型机
  16. PZB401型 平铅版铸版机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23号


《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五届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许勤

二○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药品零售监督管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深圳市从事药品零售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药品零售企业包括个人及商业企业设立的药店。

  第三条 对药品零售企业实行信用管理。

  鼓励药品零售企业采取购并、加盟、联合等多种形式发展连锁经营,引入先进的经营模式及现代管理方法。

  第四条 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药品监督部门)依法对本市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管理。

  药品监督部门应建立对药品零售企业的日常监管巡查机制,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基本药物的抽验力度,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

  市场监管、卫生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本市药品零售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药品零售企业设立

  第五条 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至少配备2名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进行中药处方调剂的药品零售企业,应配备中药师职称以上的药学技术人员。

  第六条 药品零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并且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具备药师以上职称;质量负责人应具有1年以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符合深圳市药师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 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具有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

  (一)药品经营区同一平面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处方药专区应有明确标识,且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含处方药柜、操作区、前柜台);

  (三)配药区应独立设置,其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配药区包括中药柜、操作台等。

  药品零售企业的药品仓库使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并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实施药品委托配送,能及时获得药品供给的药品零售企业,可不设置药品仓库。

  第八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配备计算机,对药品购进、验收、销售等环节实行计算机管理。

  第九条 申领《药品经营许可证》,应向药品监督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药品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二)市场监管部门出具的拟办企业名称核准证明文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营业场所、仓库平面布置图及房屋产权或使用权证明;

  (四)相应的药学技术人员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及《上岗证申请表》;

  (五)拟办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及主要设施、设备目录。

  第十条 《药品经营许可证》应当标明经营范围,具体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

  上述经营范围,除社会医疗保险定点药品零售企业外,不包括注射剂。

  第十一条 药品零售企业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应自原许可事项预期变更之日起,提前30日向药品监督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药品零售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变更营业执照中企业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应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药品监督部门申请办理相应变更登记。

  第十二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于《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1至6个月内向药品监督部门申请换发,药品监督部门依法予以审查,符合条件的,收回原证后换发新证。

  第十三条 药品零售企业遗失《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应向药品监督部门书面报失,并在本市主要媒体上登载遗失声明。药品监督部门在企业登载遗失声明之日起满1个月后,按原核准事项补发《药品经营许可证》。

  第十四条 药品零售企业因违法行为被药品监督部门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或被行政处罚,尚未履行完毕的,药品监督部门暂停受理其申请的办理事项。

第三章 经营行为管理

  第十五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按照《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经营药品,并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和值班药师的《上岗证》副本。

  第十六条 药品零售企业药品购进的管理按照深圳市药品零售购进的有关规定执行。

  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建立产品购销台账,索取增值税发票和购货清单,增值税发票和购货清单保存期限为药品有效期期满后1年,但不得少于3年,且应存放于营业场所备查。

  第十七条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特许经营企业与药品供货企业之间,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店与下属门店之间,特许经营店特许权人与授权人之间,应实现药品购进、调拨数据的互联网传送;鼓励其他类型的药品零售企业与药品供货企业实现计算机数据互联,实行药品购进数据的互联网传送。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和其他药品零售企业应当实现与药品监督部门的计算机数据互联,按要求上传药品购进相关数据,并依法接受药品监督部门通过数据互联网络对其药品购进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陈列、储存药品。

  第十九条 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药品时,应当开具标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数量、价格、批号等内容的销售凭证。

  拆零药品应集中存放,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药品拆零销售使用的工具、包装袋应清洁和卫生,出售时应在药袋上写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

  第二十条 中药饮片应保留包含有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等内容的合格证明。

  第二十一条 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凭处方销售处方药,销售的处方药应与处方内容一致,留存处方并记录备查。

  特殊药品、含兴奋剂物质的处方药以及含可待因成分的复方制剂不得直接销售给未成年人。

  第二十二条 药品零售企业未经卫生部门的批准,不得进行或允许他人在其营业场所进行诊疗活动。经卫生部门批准可以从事诊疗活动的,原药品经营面积不得减少,所需的诊疗场所使用面积另行增加,并与原药品经营场所有明显的物理隔离。

  第二十三条 药品零售企业不得通过招商、展销、出租柜台等形式为其他单位或个人经营药品提供条件。

  第二十四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主动收集所经营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及时上报不良反应监测部门,不得瞒报、漏报。

  第二十五条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期间,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承担提供应急药品供应市场的责任,不得哄抬药价。

  第二十六条 药品监督部门对药品零售企业实行信用管理,建立违法行为记录,并定期向社会公开信用情况,具体按深圳市药品零售企业信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药品监督部门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材料采取强制措施的,药品零售企业应予配合。

第四章 从业人员管理

  第二十八条 药品零售企业负责人应熟悉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所经营药品的知识,对本企业所经营药品质量负总责。

  第二十九条 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监督和保证企业依法经营药品,对药品质量负责;

  (二)组织企业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三)执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组织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审核处方、开展药学服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四)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负责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五)负责药品质量信息管理,收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的信息,建立药品质量管理档案;

  (六)参与药品监督管理,向药品监督部门举报违反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三十条 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应依法参加岗位培训,持相关岗位《上岗证》上岗。

  无《上岗证》的人员,不得在营业场所内销售药品以及从事药品的推销或促销活动。

  第三十一条 药品零售企业营业期间,应有药师在岗,并公布药师每天在岗时间段。无药师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取得《上岗证》的药师应参加国家、省、市药品监督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应学分。

  药师执业行为应符合深圳市药师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未取得药师职称直接从事药品经营的人员,不得直接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可以负责乙类非处方药的销售,协助药师验收药品和调配药品。

  第三十三条 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调离原岗位,继续从事药品经营的,应办理上岗证变更手续后方可上岗。

  第三十四条 对药师以上的药学技术人员根据履职情况划分信用等级,实行信用管理,具体按深圳市药师信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后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不符合原开办条件的,由药品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三条第三款处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岗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处理。

  以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岗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九条处理。

  第三十七条 超出本办法第十条核定的经营范围经营药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没收违法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五倍的罚款。违法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不足一千元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不按要求进行变更登记的,由药品监督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处理。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药品零售企业未按要求实现与药品监督部门计算机数据互联的,由药品监督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未按药品分类管理规定陈列、储存药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按要求销售药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按要求保留中药饮片合格证明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由药品监督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将特殊药品、含兴奋剂物质的处方药以及含可待因成分的复方制剂直接销售给未成年人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三万元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为他人非法经营药品提供条件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五千元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六条 药品零售企业一年内有违法行为记录二次以上,其信用等级被判定为严重失信的,由药品监督部门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十六条处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动用、调换或者转移被依法封存的物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责令限期缴回,处以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和药师未按要求履行职责的,由药品监督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整改;违法情节严重,不符合上岗条件的,注销《上岗证》。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五千元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一万元罚款。

  第五十条 药品监督部门违反本办法发放《药品生产许可证》、《上岗证》的,由其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收回。

  药品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指药品零售企业管理人员、药学技术人员和从事验收、保管、养护、营业等工作的人员。

  特殊药品: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以及放射性药品。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认证技术规范管理办法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第3号公告


《认证技术规范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2月27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告,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附件:认证技术规范管理办法


二○○六年一月二十三日


认证技术规范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认证依据的管理,规范认证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保证认证依据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认证技术规范,是指认证机构自行制定的用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的符合性要求的技术性文件。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认证活动所依据的认证技术规范的制定、备案以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四条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认证技术规范的备案、信息公布及相关管理工作。
国家认监委委托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统称技术委员会)承担认证技术规范的审查工作。
第五条 认证应当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相关认证技术规范作为认证依据。
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适用于认证的,认证机构可以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行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家标准委下属标准化相关技术委员会提出标准制修订建议,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布实施前,认证机构可以根据认证需要,自行制定认证技术规范。
认证机构制定的认证技术规范应当报国家认监委备案。
第六条 认证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有效、公正公开、协调一致的原则。
第七条 认证机构制定认证技术规范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认证技术规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且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要求;
(二)认证技术规范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三)认证技术规范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文字表述准确、简洁、易懂;
(四)用于产品认证的认证技术规范,通常只规定性能要求而不规定产品设计要求,必要时规定抽样要求、检测方法、产品分类(级)及其标识和其他方面的要求。
第八条 认证机构制定认证技术规范时可以等同或者修改采用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其它技术性文件。
第九条 认证机构制定认证技术规范时,应当充分吸纳相关技术委员会、行业组织以及其它有关方面共同参与制定工作,并保证各方平等、公正地开展工作。
第十条 认证机构制定认证技术规范时,应当进行调查研究、验证有关内容、征求相关方意见,并及时、全面地对各方意见进行梳理、分析和论证,完成认证技术规范文本、编制说明和意见汇总处理表。
编制说明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制定认证技术规范的必要性;
(二)与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的关系;
(三)与现行标准的关系,包括存在的差异及理由;
(四)参与制定认证技术规范的各方的情况;
(五)制定原则、确定主要内容的依据和验证情况;
(六)制定过程,包括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征求和处理意见的经过;
(七)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第十一条 认证机构在完成认证技术规范制定工作后,应当向国家认监委申请备案,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申报表;
(二)认证技术规范文本、编制说明、意见汇总处理表;
(三)所采用的技术性文件的文本,有现行标准的,还包括现行标准文本。
第十二条 国家认监委受理认证机构备案申请后,应当及时将认证技术规范文本、编制说明和意见汇总处理表委托技术委员会进行审查。
技术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上述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组织由相关方面专家组成的审查委员会,依据本办法的规定对认证技术规范进行审查。
审查委员会成员与认证机构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三条 审查可以采用会议审查或者函审的方式;审查时,应当充分考虑、合理采纳各方面意见;审查意见出现分歧时,应当协商解决,确实需要投票表决的,应当有不少于四分之三的审查委员会成员赞成,方为通过审查。
第十四条 审查委员会对不同认证机构对相同认证对象制定的认证技术规范进行审查时,应当予以协调,保证认证技术规范的一致性;对于需要统一实施认证的领域,可以向国家认监委提出建议,制定统一的认证技术规范。
第十五条 审查委员会审查结束后,应当及时向国家认监委提交审查报告和审查结论。审查结论分为:推荐备案、建议修改后备案或者建议不予备案。
认证技术规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结论应当为建议不予备案:
(一)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
(二)有适用认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家统一的技术规范的;
(三)已有备案的认证技术规范;
(四)技术上存在重大分歧的;
(五)其它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
第十六条 国家认监委对备案材料进行确认,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认证技术规范予以备案;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不予备案。
国家认监委对经备案的认证技术规范公布其名称、制定情况以及与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差异等信息。
第十七条 认证机构应当定期对认证技术规范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认证技术规范复审后,认证机构应当及时向国家认监委报告复审结果。
当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统一的认证技术规范发布实施后,认证机构应当及时对认证技术规范予以废止或者修订,修订后的认证技术规范应当重新备案。
第十八条 国家认监委与国家标准委建立认证标准制修订工作协调机制,逐步推动认证技术规范转化为国家标准或者纳入国家标准范畴。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认监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6年3 月1 日起施行。